
“在中國的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和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世界銀行認定的‘中高收入’水平﹐服裝、電子產品、快餐、汽車的獲得都很便利﹐而且是越來越便利。”這就是中國的未來。原因何在?因為他們的新“政府已經認定﹐國內消費的增長對於中國經濟來說至關重要﹐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促進消費者消費欲望的國內政策。”
2. 中國目前的政治體系資本主義化更甚於美國
福格爾說﹐“中國的政治體制很有可能有別於你的想象。”北京政府並非事事都是老大﹐“多數經濟改革﹐包括一些最為成功的改革﹐是由地方政府推動、監管的。”如今“在中國針對上層決策的批評和辯論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比起過去﹐如今中國的經濟計劃要順應民意得多﹐對新觀點也持更為開放的態度。”對﹐比美國更資本主義化﹐甚至可能也更民主。
3. 中國最近對教育的大手筆投入
福格爾著重指出﹐中國正在對教育做出“大手筆的投入”。“受過教育的勞動者工作效率就會高很多……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者的工作效率是受教育年限不滿九年的勞動者的三倍……高中畢業生則是
其的1.8倍。” “下一代中國人將實現100%的高中入學率和大約50%的大學入學率﹐此舉將為其年度經濟增長率貢獻大於六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美國卻把數萬億美元扔進戰場、背負上巨額債務、教育也開始糊弄事﹐將奔向2040年賽跑的領跑地位拱手讓給了中國。
4. 中國七億人口的農村經濟為經濟增長添磚加瓦
福格爾說﹐展望中國未來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想到上海的高樓和廣東的工廠﹐而往往會忽略一個經濟增長引擎:中國鄉村發生的巨變。”
從1978年到2003年﹐中國工業及服務業中的勞動生產率平均為每年6%﹐而在未來﹐農村地區的勞動生產率將增長﹐中國有七億農民﹐佔了中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如今﹐遼闊的鄉村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貢獻”﹐隨著下一代中國鄉村人口增加一億﹐農村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還將進一步增長。
5. 中國政府的數據其實是低報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福格爾警告我們不要被那種聲稱“中國的數據是虛假的﹐在一些關鍵方面故意誇大”的報告所愚弄﹐事實正好相反:“中國的統計學家很可能低報了中國的經濟發展。”
在服務行業﹐“小公司通常不會向政府申報盈利數據﹐政府部門通常都無法真實地統計到產能提高的真實狀況。”和美國一樣﹐“官方估算的GDP值嚴重地低估了國內經濟的增長”﹐因為這些估算沒有“把諸如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機構的發展考慮進去”。
原因何在呢?因為“這些領域的重大發展多數都沒有完全計入GDP”。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過中國服務行業的快速增長使得這樣的低估差距尤為明顯。”
6. 到2040年﹐中國將再次成為全球唯一的一個超級經濟大國
“在西方人看來﹐全球經濟中心位於亞洲的世界格局是難以想象的。不過這種情況並非前所未有……在過去2000年的1800年中﹐中國一直都是全球最強大的經濟體……當歐洲還處於黑暗時代、陷於宗教戰爭的紛飛戰火之時﹐中國卻滋養出了全世界最高的生活水準。如今﹐在中國人眼裡﹐中國的崛起不過是一次輝煌的回歸。”
到2040年﹐中國將成為全世界唯一的超級經濟大國﹐擁有四倍於美國的經濟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