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7

越少說廣東話樓價越高
鍾維傑
卓淩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近期作了一些香港住宅樓價研究,發現一些有趣趨勢,希望對投資者有用,如下:
(一) 資料來源 = 多從中原之地圖網頁搜集,不但有各區或樓盤之平均呎價,亦有該區或樓盤之社區資訊,如家庭收入、學歷、平均年齡、從事那行、家庭成員人數等。
(二) 樓面呎價與家庭收入(以月計)數值關係甚高 = R有0.77,而這不出奇,就算不用數字,也可猜度出這關係,尤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
(三) 但樓面呎價與某區或樓盤裡之家庭是否以廣東話為日常(母)語的百分比成反比 = 數值關係為負0.80,即越多採用廣東話為主要言語家庭之地方,其樓面呎價多傾低些。要注意這不一定等同用多了英文,因用普通話也不算是廣東話,不被算進說廣東話之百分比裡,這或許和直覺有些出入。
(四) 樓面呎價越高其家庭成員人數亦趨高些 = 數值不算很重但仍有些少關連,或許反映較富裕才可有多些成員(兒童等),又或更反映面積較大單位不足,令人多家庭須付出更高呎價方可買到較大單位。
(五) 青山至屯門至天水圍是另一市段 = 因相比香港其他區份之樓盤,以每月家庭收入除以該區之平均呎價計算,青山至天水圍的家庭可購買十多平方呎樓面面積,而香港其他區域均只有十平方呎或以下。至於原因,有待進一步考究,可能有人直覺以為是越近邊境之故,但筆者猜想是這些社區的特性,一來上水、粉嶺也沒有這現象出現,二來現今深圳亦不一定平宜(雖已下調了不少)。

要多少個月才可「買曬」間屋? 假設以平均六百多平方呎樓面面積計,又以普及的太古城做例子,大約(唔食唔交稅唔交供樓利息等情況下)八十個月左右,即實質不只這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