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樓價製造的億萬富翁
現時的年輕人特別苦,樓價成爲高不可攀的指標。早前有一個廣告,提醒了大家30年前(即1979年)的樓價,當時香港普通市區住宅的樓價不到300港元一平方尺,現在市區新樓的價格就算是最普通的也可能會超過10,000港元一平方尺,另外,兩、三萬港元一平方尺的也比比皆是。
樓價上漲了近100倍,薪資倒沒有上漲這麽多,筆者估計30年前普羅大衆薪資水平可能都在幾千港元左右,不過每月薪資卻足以讓人們購買10平方尺的面積。現在如果你需要購買同樣的面積,薪資水平就要達到十多二十萬港元的水平,試問這是常人的薪資水平嗎?這是多麽令當今年輕人無奈的現實啊!
如今看來,30年前的年輕人倒是幸運的,筆者就曾撰文提到一位友人的經歷。這位友人的經歷還是挺傳奇的,因爲他是一個打工仔,但是在2010年的10月他卻擁有接近兩億港元的資產。
友人剛年過半百,以前是個金融界打工人士,近5年才轉行到出版業,已婚育有一子,是香港典型的中產階級。他在28嵗那年(大約是1988年),因事業開始有成,花了數百萬港元來支付首期,買了兩個在港島中半山的相連住宅單位。早年他在美國生活過,因此對生活空間有一定要求,兩個單位都超過2000平方尺,以供家人、兄弟姐妹和自己住。事隔22年,現在所有按揭早已供完。
現在這兩個住宅單位的總市價已經上漲超過1億多港元,不過由於他沒有進行其它投資,除了這兩個住宅單位外,他的財產在過去10多20年並沒有大幅上漲,完全靠儲蓄得來。不過,把他所有資產現金加起來,就接近兩億港元。但是在他的心中,感受不到一絲的富裕。
其實,這位朋友已經是十分幸運,如果他不是早年買了兩個住宅單位,價格翻了幾十倍,他現在的資產總值可能不到5千萬港元。這也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香港買樓發達故事,不過這種機會可能不再存在了!
目前,環球投資者近年紛紛將目光投向新興市場,中國更是目光的聚焦點,資產價格水漲船高。加上歐美發達國家又不爭氣,愈來愈貴的中國資產仍將是2010年,以至未來20年的投資重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